close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道 外媒稱,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2日公佈了人工智能解題機器人挑戰大型預科學校高考統考模擬試題的結果。雖然離東京大學合格線這一最終目標還有較大距離,但因在弱項英語成績方面有所提高,在包括國立公立大學在內的470所以上院校獲得了合格率80%以上的“A”級判定。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日本共同社報道稱,多數科目的標準分(日本稱偏差值)為50分左右,研究人員認為解題機器人的學力水平“應該已能比肩普通高三學生”。
  解題機器人共參加了英語、國語、數學等5個科目的模擬考。研究人員輸入題目後,由機器人選出合適的選項。結果在作為文科考生成績標準的7科目(滿分900分)中得到了386分,標準分為47分,在4所國公立大學和472所私立大學獲得“A”級判定。去年的標準分為45分。
  機器人去年在英語科目的標準分為41,今年提高了近10分。計算機不擅長對語言和知識進行綜合解析,但通過借助大規模數據庫對普通文章做出判斷的方法,在對話填空和語句重排等題型上成績有所提高。
  這項名為“機器人考東大”的研究項目於2011年起步。除了統考模擬試題外,今年機器人還挑戰了東大的數學模擬試題,但成績不及去年,標準分為55分左右,得到的評語是“擅長的領域偏少,需要剋服不擅長的領域”。
  
  【延伸閱讀】新松機器人:創新鋪就“智造”路
  新華網沈陽11月3日電(記者王瑩)創辦14年,從僅有40人的機器人研究室,發展成為規模大、產品線全的機器人上市公司——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發展戰略,以科技實力掌握行業話語權,全面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創新是主動選擇,也是必然選擇”
  “2000年我們從中科院自動化所出來40個人成立新松公司,沒有資金、沒有廠房、沒有社會資源,就是靠研發、靠技術。”新松總裁曲道奎說,“從這個角度而言,創新是主動選擇,也是必然選擇”。
  新松公司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技術創業,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發展戰略。即抓住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兩方面,生產製造則和其他企業合作進行。致力於自主研發、自主創新,打造真正意義的高技術企業。
  人才和投入是創新的基礎。曲道奎介紹,新松公司2002年就形成以機器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各研發事業部與國內外優勢企業和研究機構結成的產學研聯盟為平臺的3層科技創新體系,並從始至終保持技術人員占企業總人數75%以上,每年研發投入占公司總體銷售額12%以上,2014年預計總投入超過2億元。
  工業機器人、AGV自動導引車、焊接機器人等等先後在新松誕生,並大量替代進口,提高了我國與國外同類產品抗衡的能力。
  ?“研發必須走在市場前面”
  “機器人產品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研發難度比其他行業更大。”新松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長徐方說,“隨著企業產品的換代要求,外資品牌的競爭,對我們技術更新要求越來越高了”。
  “研發必須走在市場前面。”AGV智能移動機器人事業部市場總監王玉鵬介紹,2010年新松聽說國外出現了不用電池的移動機器人產品,就立刻投入研發。2年後,非接觸供電機器人通過內部測試,恰逢國內汽車產業要求更環保更經濟,這一產品隨即得到廣泛應用。
  研發的腳步並未停止。“我們發現這類產品一旦跑出設定路線就立刻停止工作,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把機器人移回原有路線。”王玉鵬說,為了得到更完美的產品,研發人員多次試驗後給移動機器人添加了一個小電瓶,一旦出現故障可啟動,讓其自動回到設定路線。
  “國際上前沿期刊論文報道的、國內外展會展出的、客戶需求的……都是我們的研發目標。”徐方說,企業每年研發新產品幾十項、完成重大科技攻關100餘項。對已有客戶使用的系統,年年都更新改造,每年總產值的80%以上來自於新產品。
  ????“在國際上也要成為第一流企業”
  經過10餘年努力,新松公司完成1000多家重點客戶的3000多項重點項目,產品包括工業機器人、潔凈(真空)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五大系列,涵蓋汽車、摩托車、IC、電子、工程機械、金融、出版、能源、交通等眾多行業,擁有幾百項國家專利,並參與起草制定多項國家行業標準。
  造出機器人,圓了新松人的第一個夢,但新松人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打造中國的“數字化無人工廠”。
  這一目標也正一步步成為現實。今年2月,新松與山東某石油裝備企業簽訂數字化工廠意向合同,3年累計投資6億元;4月,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城市軌道交通中心簽訂全面合作意向協議;在新松公司園區內建設的我國首條“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數字化生產線,9月已正式投產,年產能將達到5000台工業機器人。
  “到2020年,新松不僅在國內要成為領軍企業,在國際上也要進入第一流企業行列。”曲道奎說。
  (2014-11-03 15:36:06)
  
  【延伸閱讀】中國規劃建設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
  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張辛欣沈洋)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工信部將組織制訂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據統計,中國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需求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並有望在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從倉庫取貨、自動裝配、自動噴塗再到最後成品入庫……整個過程沒有一個工人,均由“機器人”獨立完成,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發生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無人工廠”里的真實一幕。
  2000年創辦至今,沈陽新松從科研院所的機器人研究室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品牌產品線最全的機器人上市公司,擁有幾百項國家專利,80%以上的產品屬於自主創新,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南昌大學教授張華是江西省焊接機器人研究的領軍人物,他帶領團隊研製出無軌導全位置爬行式焊接機器人、彎曲焊縫跟蹤自主移動機器人、平面自主移動焊接機器人、水下焊接機器人。
  其中,水下焊接機器人是國家“863”計劃項目之一,結合機器人技術與水下焊接技術,開發了用於水下焊接的移動機器人系統,解決大型構件水下自動化焊接問題。目前已在九江同方江新造船公司完成深水焊接生產現場試應用。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說,隨著新一輪技術的發展,製造業正在向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機器人大量應用在醫療、汽車、紡織、機械乃至航空、航天、船舶製造等領域。
  據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到2025年,先進機器人在製造業、醫療和服務等產業領域的應用可創造1.7萬億到4.5萬億美元的產值。
  目前,全球正在大踏步步入智能化時代。以機器人為牽引的智能製造正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發達國家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首要任務。蘇波說,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體的機器人產業,既可通過智能化生產讓廠商獲得高質量的產品製造水準,也可以從容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正是破解中國工業高成本、低附加值、環境資源制約等因素的不二選擇。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近日發佈報告稱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將快速增長,年增長達到25%以上,到2017年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台,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40萬台。儘管市場前景廣闊,但仍有不少問題值得警惕。
  目前,在中國市場,外國機器人巨頭處於明顯的壟斷地位。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發滯後、產品認知度與附加值低、低端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機器人技術成果轉化率僅在3%左右。
  蘇波說,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業是裝備製造業的核心,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核心競爭力重要的標誌,中國機器人技術、產業起步較晚要跟上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步伐,必須加快推進,力爭在若干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中國工信部工信將組織制訂中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同時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製中國機器人產業行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
  “力爭到2020年,形成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45%以上,基本滿足國際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蘇波說。
  (2014-11-03 14:56:09)
  
  【延伸閱讀】從“跟跑”到“領跑”:中國機器人產業要抓住機遇 應對挑戰
  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記者餘曉潔、劉慧)全球製造業處於一個新的變革時期,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成為製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機器人正在成為新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國際機器人專家普遍認為,機器人發展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專家表示,我國要從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的“跟跑者”躍升為“領跑者”,需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機遇:機器人市場蘊藏巨大潛力
  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立起了從機器人應用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體系。在工業與服務機器人產業化、特種機器人技術攻關與系統應用、機器人前沿技術儲備等三個層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佈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台,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機器人對於打造我國經濟“升級版”尤為重要。發展機器人技術與產業,是提高我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解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瓶頸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醞釀和推進,也將為我國提供難得的‘趕超發展’契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說。
  科技部高新司調研顯示:機器人技術是促進我國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轉變的重要技術抓手,機器人已從“備選”成為“必選”。
  挑戰:核心技術、關鍵領域基礎薄弱
  現在,我國每年申請機器人技術相關專利、發表機器人技術相關學術論文居世界首位。但與此同時,在我國機器人市場,外國機器人巨頭處於明顯的壟斷地位。儘管這幾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奮起直追,但是依然處於弱勢地位。我國目前已經晉升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但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發滯後、產品認知度與附加值低、低端產能過剩等一系列問題日益突出。
  “製造業將向智能製造方向發展已是共識。發達國家已將機器人作為智能製造系統的重要部分大力發展,我國還在追趕與發展階段。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目前的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的機器人數量)只有21,距離全球55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說。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強調,在產業化能力不強的情況下,盲目擴張生產能力,生產出來的機器人產品只能聚集在中低端應用領域進行價格競爭,這將制約整個產業的進步與發展。
  對策:借鑒經驗助推良性發展
  世界發達國家紛紛將機器人作為國家計划進行重點規劃和部署,搶占技術和市場的制高點,以期在新工業革命中繼續占據主導地位。美國提出“新工業革命”、歐洲提出“再工業化”,其核心就是採用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實現“製造業的回歸”。
  專家指出,我國機器人產業需要堅持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產學研用相結合,從集成起步逐漸向中上游拓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匹配與協同,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才能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我國要從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的“跟跑者”躍升為“領跑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科技部高新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器人是多種高新技術的集成體。它的快速發展及應用將成為未來經濟的重要推動力。機器人不僅能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帶來一場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
  據悉,我國已經在佈局立足國際制高點的新一代機器人技術。仿生機器人如擬人、四足機器人,以及新機構、環境感知、智能控制、生肌電融合、人機合作等單元技術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同時,機器人技術專業研發隊伍也初具規模。
  (2014-11-03 11:52:03)  (原標題:外媒:解題機器人挑戰日本高考 水平比肩高三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m64pmbup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